療癒受損肌膚 ~~~ 血見愁『茜草根』Rubia cordifolia〈植物粉篇〉

茜草2.jpg  

【別名】四輪草、拉拉蔓、小活血、過山藤

【來源】為茜草科植物。春、秋季採挖,除去泥沙,曬乾。

【原形態】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莖四棱形,有的沿棱有倒刺。葉4片輪生,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,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.5~6cm或更長,寬1~3cm或更寬;葉緣和背脈有源小倒刺。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小,萼齒不明顯,花冠綠色或白色,5裂,有緣毛。果肉質,小形,熟時紫黑色。花果期9~10月。

【生境分佈】生於山坡岩石旁或溝邊草叢中。主產安微、河北、陝西、河南、山東。

【性狀】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,上側有莖基,下側叢生粗細不等的根。根呈圓柱子形,波狀彎曲,長工10~25cm,直徑0.2~1cm,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,具細縱紋及少數細根痕。質脆,斷面平坦,皮部紫紅色,木部淺黃紅色。氣微。味微苦。性寒,味苦。

【化學成分】根含多種羥基蒽醌衍生物,如茜草素(alizarin)、異茜草素(purpuro-xanthin)、羥基茜草素(purpurin)、偽羥基茜草素(pseudopurpurin)、茜草酸(munjistin) 、茜草甙(rubia,ruberythric acid)、大黃素甲醚等,又分離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,其甙元為茜草萘酸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歸經】歸肝經。

【功效】涼血活血,祛瘀,通經。用於吐血、崩漏下血、外傷出血、經閉瘀阻、關節痺痛、跌撲腫痛。涼血止血,活血祛瘀:本品止血而不留瘀,用於熱證出血、經閉腹痛、跌打損傷。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。

茜草1.jpg  

飲片名稱茜草、酒茜草、茜草炭

 

一、茜草

 

1 .瘀血經閉  衝任不條,氣滯血凝,月經閉塞,小腹疼痛者,可以本品一味黃酒煎服,治婦女經水不通,又可與當歸、香附、赤芍等同用,取其活血祛瘀通經的作用。血枯兼瘀之經閉者,又當配置制首烏、熟地黃、川芎等,以增強養血活血通經之用。

 

2 .產後腹痛  產後惡露不盡,瘀阻腹痛因熱者,常配敗獎草、紅藤、赤芍等藥,取其清熱化瘀止痛作用。若氣虛血虧者,可配置黃耆、人蔘、當歸等藥同用,以補虛化瘀;若屬寒滯者,則可配當歸、川芎、炮薑等藥,以增強散寒暖宮,化瘀止痛的作用。

 

3 .黃疸  濕熱黃疸者,古代常單用,現代亦用治溼熱黃疸,可配茵陳、山梔、大黃等藥物,取其清熱涼血,利濕退黃的作用。

 

4 .茜草根萃取物可以降低血糖、抗憂鬱及增強學習記憶的功能。

 

5 .有抗微生物的活性。

 

6 .可以抑制肥大細胞,降低過敏的發生率。

 

7. 在大白鼠的實驗中,茜草中的茜草素有保肝的功能。

 

8 .甲基異茜草素具有抗氧的能力。

 

二、酒茜草

 

1 .風濕痹痛  血熱血瘀,痹著不行,骨節疼痛者,可單用本品浸酒服用,也可與雞血藤、海風藤、延胡索等祛風濕,和止痹痛藥合用,取其祛瘀止痛之功。

 

2 .跌打瘀腫  跌打損傷,瘀腫疼痛或者內傷氣滯血瘀,胸脅疼痛者,可以本品與六月雪煎共服,亦可與紅花、當歸、乳香等同用,取其活血祛瘀的作用。

 

3 .痔瘡癰腫  熱毒瘡瘍或乳癰者,以其配蒲公英、金銀花、紫花地丁等藥,取其涼血化瘀的作用。痔瘡腫痛者,可配大黃、虎杖、地榆等藥同用,增強其活血祛瘀,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
 

三、茜草炭

 

1 .喀寫、吐血   陰虛內熱,喀血、吐血,咽喉乾燥,輕者可單用,重者可與側柏葉、阿膠、黃芩等同用,取其涼血止血的作用。

 

2 .血痢  大腸溼熱,血痢常作,或者痔瘡出血者,以本品與黃柏、黃連、地榆等同用,取其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,如【聖惠方】之茜根散。

 

3 .尿血  邪熱傷陰,尿紅鮮血或帶血塊,及其他血熱出血者,以本品與小薊、白茅根炭、牡丹皮炭等同用,取其清熱涼血止血之功,如【十神藥書】之十灰散。

 

4 .崩漏  血熱崩漏者,常配生地、蒲黃、側柏葉等藥取其涼血止崩的作用;若因衝任虛損,崩中帶下者,可與海螵蛸、牡蠣、牡丹皮等同用,取其收澀止血的功能。

 

茜草3.jpg  

 

茜草常被用來做藥用與染色用;藥用上,茜草的根莖具有涼血、止血、活血祛瘀、通經止痛等功用,所以有「地血」和「小活血」的別稱;而染色用上,茜草自古就被 視為十分重要的染材之一,染出來的顏色呈現紅褐色,染出的顏色名有緋、絳、纁、朱等,也是取植株根部供染色,茜草的紫紅色的根部含茜素(alizarin)和茜草酸(munjistin)等成分,茜草根挖掘出後,須先曬乾後再使用,放入鍋內煮成染液時,可加入米醋做為媒染劑,煮完染液之 後就能直接放入布料。因此有「染緋草」之稱。

俗名血見愁

1.傷口止血及癒合。

2.傷口舒緩。

   茜草5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陳寶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